洛氏硬度檢測法是由美國人洛克威爾(S.PRocKwell 和 HMRocKwell)在1914年提山的,以后他們在1919 和1921年兩次對硬度計的設計進行了改進,奠定了現代洛氏硬度計的雛型。到1930 年威爾遜(C.H.Wilson)進行了更新設計,使洛氏硬度檢測方法和設備更趨完普,一直沿用全今。現在我國已生產用數碼管顯示并自動打印的洛氏硬度計,洛氏硬度檢測方法的特點是操作簡單,測量迅速,并可從百分表或光學投影屏或顯示屏上直接讀數同布氏和維氏硬度檢測法一樣,成為三種常用的硬度檢測法之一。
洛氏硬度檢測原理
洛氏硬度檢測法采用120°金剛石圓錐或淬火鋼球(規定直徑的)作為壓頭,在初始檢測力F0作用下,再加上主檢測力F1,在總檢測力F作用下,將壓頭壓入試樣表面。之后卸除主檢測力,在保留初始檢測力F0測量壓痕深度殘余增e,100(或130)減去e值(值以0.002mm為單位)即為洛氏硬度值。
洛氏硬度檢測產品分類
按應用方式來分:一般洛氏硬度計,表面洛氏硬度計,綜合型洛氏硬度計;
按操作方式來分:手動洛氏硬度計,電動洛氏硬度計;
按顯示方式來分:指針式,數顯洛氏硬度計;
按加載方式來分:砝碼通過杠桿原理加載,電機和傳感器組成閉環加載;
按參考平臺來分:手動平臺洛氏硬度計,平臺移動式自動洛氏硬度計,機頭移動式自動洛氏硬度計。